NJUCSE17

关于学术导师制度的一些问题

2018-03-14 by 姜勇刚、Fancy

为了了解学术导师制度,我们昨天中午去咨询了拔尖计划的负责人钱柱中老师,下面是谈话的总结。

1 如何加入该制度?

可能不会统一安排时间进行导师选择。只要个人能力足够,随时可以自行向导师发邮件,自我介绍表明自己的想法。直接发邮件说明即可,老师们都知道这个制度。老师一般不会拒绝你,但不回邮件的话就算了。
 
一般选择导师的时间在大二,可以对计算机学科有更深的了解。通常情况下是大二上学期结束的时候确定,然后大二下学期开始。(前几届都安排的是大二)
 
如果觉得老师的研究方向或者指导方式不适合自己的话也可以更换,但是最好不要很频繁。

2 如何选择导师?

首先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尽量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自己感不感兴趣。可能大多数同学对研究只是知道皮毛,这没有关系。如果日后发现不合适,还有重新选择的机会。
 
按照钱老师的意见,选择导师主要有两方面的考量。
一是考虑导师的学术水平,一个学术水平高的导师可以给予你更多的机会和帮助。但是尽量不要选择太大牌的老师,因为那些老师可能会太忙而没有时间管你。也不建议选基本不搞科研,而是搞应用或者专心教学的老师。
二是看老师的教学方式。理论上来说,导师的任务是引导我们了解科研,但有的老师可能直接把我们扔到组里跟着学长学姐一起做,不是说这样的方式不好,看自己适合什么。有些老师可能会专注于自己的研究生博士生教学,对本科生不会太关注。
 
了解老师的方式大概有:看实验室或老师的个人主页、看看他们最近的研究方向和论文,询问学长学姐。(钱老师说论文质量可以参考 CCF 的 ABC 评级,一般 A>B>C>NULL,会议>期刊)

3 选择好导师之后我们可以做什么?

当我们选择了一个导师之后,导师可能会邀请我们参加组会,会给我们布置一些论文阅读任务或者参加他们的科研任务。我们需要做的是定期(大概一个星期一次)主动和导师联系,因为一般老师不会主动找我们(当然不排除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老师)。从往届的情况来看,一般会有 1/3 受益匪浅,1/3 得过且过,1/3 不了了之。
 
按照老师的说法,他们期望学术导师能引导我们的学习,提供一个答疑的机会。但实际上可能有些导师不会有这么多时间,所以如果导师对自己不太关注也不要抱怨,导师也很忙。

4 这个制度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

钱老师希望这种导师制度可以让本科生尽快接触科研——等到研究生就晚了。在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科研做的事情是什么,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有时可以跟着导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对拓宽自己的视野有很大的帮助。

附:一些实验室的主页

Tags: 信息